CN EN

分享

【行走的暑假】2021暑期考察第五站:凤翔六营泥塑村
2021.09.06

图片

凤翔六营泥塑村·集体照

7月12日

本次考察的终点站是宝鸡市凤翔六营村,一个以泥塑等手工艺闻名的民俗文化村。与上期木版年画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凤翔泥塑,又会演绎怎样的民间故事呢?

Day5

凤翔六营泥塑村

2021年7月12日

图片

图片

图1-2 六营村村口牌坊及主街道

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李文忠在雍水河畔屯兵,其第六营驻扎村中,六营村因此而得名。营中有江西士兵会做陶瓷品,利用本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兑水和泥,制模捏出泥人,泥动物,泥器具。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能工巧匠之手的塑造,逐渐形成了以彩绘泥塑享有盛名的六营村,这便是六营泥塑村由来的历史传说。「*来源1」

图片

图3 路边的土地堂

六营村的民俗氛围随处可见,各家门口供奉着土地神,户门上张贴着门神。一条笔直的大道贯穿整个村落,门户对开,从家里能望到整个街道的喜怒哀乐。前门是商铺,后门则尽享田野风光,树木农田果树又加强了淳朴乡土的气息。就是这样一个居住人口两千多人的村庄,产出的泥塑等手工艺品作为礼品,曾赠给美国总统克林顿及比利时首相等世界文化名人,并远销到美国、日本、法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来源2」

胡深泥塑世家

凤翔彩绘泥塑,当地人称之为“泥货”, 是发源于陕西宝鸡凤翔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至今,当地的胡氏、韩氏和杜氏等家族还传承着这项古老的技艺。 凤翔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深先生(1931-2019)曾评价泥塑作为民间艺术应该保留些“土味”,而胡深世家的这种“土味”来自传承已久的技艺和持之以恒的热爱。当我们看到这些充满“土味”的泥塑时,眼前便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背朝着庄稼堆,坐在小院里,手持毛笔勾勒着千般姿态的民间艺人们,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乡土艺术家。

图片

图片

图4-5 胡深世家在六营村的店铺和小院

胡氏泥塑的传承从未间断,手艺在一代代胡姓传人们手中传习、传承着,其中胡深和胡新明作为凤翔泥塑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成果突出。胡小红老师是胡氏泥塑的第五代传承人,也是凤翔泥塑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级工艺美术师。她师从其父胡深,胡深则师从其父胡克勤,手艺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来源3」

图片

图6 胡小红讲述父亲胡深和凤翔泥塑的故事

胡小红老师就是在这样充满浓厚民艺氛围的家庭里成长,完好地传承了这项技艺,如今已经在泥塑领域里小有成就的她,还承担了多所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任务,她的小院还被授予凤翔泥塑教学基地的称号,为广泛传播凤翔泥塑的文化和技艺奠定了基础。

图片

图7 胡小红老师在为大家介绍泥塑作品

与多数村民一样,胡小红老师也在自家临街的小屋里经营着凤翔泥彩塑产品,墙面上、柜子里、台面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凤翔泥塑,一个个色彩浓郁,造型憨萌,令我们目不暇接。大家围在胡小红老师的身边,听她用凤翔普通话将泥塑的故事娓娓道来。

图片

图8 墙面上、柜子里、台面上

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凤翔泥塑

图片

图9 胡小红老师将泥塑的故事娓娓道来

凤翔泥塑经典作品

胡小红老师向大家介绍道,凤翔泥塑具有“三分塑,七分彩”的特点,泥塑呈现大致形态,而造型的立体感主要靠线条勾勒,色彩装饰,画法“随机应变、随方就圆”,灵活而无止境。欣赏着面前的泥塑,生动的造型,别具一格的色彩,师生们都爱不释手。 凤翔泥塑共有三大类型——立体造型、挂件与人物。立体类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的形象,挂件有动物脸谱、人物故事等,人物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如包公、八仙等,大多较为精巧。

图片

图10 凤翔泥塑的立体造型摆件

图片

图11 凤翔泥塑挂虎、动物脸谱

图片

图12 凤翔泥塑人物故事挂件

图片

图13 泥塑关公挂件

凤翔泥塑的经典作品主要有坐虎和挂虎,2002年邮票“生肖马”、2003年邮票“生肖羊”以及2017年春晚吉祥物“凤尾鸡”都选用了凤翔泥塑的形象。其中,生肖马是1984年胡深先生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场创作的图案,而生肖羊是胡深老师与胡新民老师共同创作的,其形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审美。他们每年都会根据生肖特点与凤翔泥塑特色创作新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14-17 凤翔泥塑经典作品——坐虎

图片

图18 挂虎

图片

图19 (从左至右)2002年邮票“生肖马” 2003年邮票“生肖羊” 2017年春晚吉祥物“凤尾鸡”「*来源4」

图片

图20 胡深世家创作的系列生肖泥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21-24 生肖泥塑——龙、猴、鸡、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25-28 生肖泥塑——对鸡、对猴、对牛、对鼠

凤翔泥塑有着吉祥的寓意,被人们作为红白喜事和小孩满月时的赠礼。有的虎嘴外连着辣椒一样的装饰,寓意红红火火。有的虎头虎身用弹簧连接四季花朵、十二生肖等小型泥塑装饰件,寓意花开富贵,四季平安。虎身上大多绘有花鸟虫鱼等吉祥图案。这些装饰在为作品增加灵动趣味的同时,也传达着民间艺人的美好祝愿。

图片

图29 泥塑上有弹簧连接的小装饰

凤翔泥塑样式繁多,除了传统彩绘凤翔泥塑外,还有一些以白的、金色或红色为底,黑线勾勒的样式,更彰显独特个性和新年喜庆的氛围。还有的结合凤翔马勺形制,采用丙烯颜料绘制的新式泥塑。在注重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时代,胡小红老师与儿子韩建斌也在不断尝试将传统泥塑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作品,在造型与画法上不断变化出新。

图片

图30 红底新年生肖牛

图片

图30金底生肖羊——“三羊开泰”

图片

图31 胡小红老师的儿子韩建斌创作的新式泥塑

凤翔泥塑也有多种尺寸,大到2~3米的巨型泥塑,小到6公分的小动物、小立人,大件的作品精致而富有震撼力,小件的更加生动可爱而具有灵活的绘画感,无论哪一款都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体验。

图片

图32 院落中的坐虎

图片

图33 胡小红老师向师生展示泥塑小鼠

图片

图34 泥塑小鼠

图片

图35 我们围坐在胡老师家的客厅中

听她介绍胡深世家的泥塑作品

凤翔泥塑制作工艺

炎热的午后,胡老师在小院里支起了凉棚为我们乘凉,伴随着阵阵蝉鸣与清脆的鸟叫声,我们在临时搭起的小桌前,听胡老师介绍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

图片

图36 凉棚下的小院

凤翔泥塑的制作工序繁多,择其主要环节如下表:

取泥—和泥—擀泥饼—出模—晾晒—上白粉—线描—随线—上色—上清漆

取泥

制作凤翔泥塑的主要原料是泥土,当地选用来自东侧八百米外万泉沟的 “板板土”,据说地下两米深的土质最佳,表面光洁、油性大,掺水拌和后较柔软,易于捏制且不易干裂。过去的人们甚至将其作为止腹泻、治晕车的“妙药”。

和泥

将土晾干、捣碎成粉末,再加入适量的水与棉花,使泥浆和棉花均匀地融为一体后,放置一到两夜备用。

图片

图37 路边正在捣制的泥土

擀泥饼

将和好的泥擀成饼状,做成厚约1.5厘米比模子略大的一片备用。

入模

制作泥塑的模子是由泥塑造型翻制而成的阴模,泥饼擀成后,即可将泥饼对准模子,铺上去。然后,将泥片均匀地按压,使其与模具贴合,并去除掉模子轮廓以外多余的泥。

出模

泥饼入模大约半小时后,即可出模,需小心地将泥片从模具中取出。

图片

图38 正在晾晒的泥挂虎

(拍摄于胡满科家)

晾晒

将取出的泥塑置于空地上晾晒,直至干透。

图片

图39 正在制作的泥胚

上白粉

为使泥塑彩绘色彩鲜艳,彩绘前,要在表面上涂一层白粉。用当地产的一种白色泥粉加入少量骨胶熬制成均匀的白泥浆,用勺子淋到泥片上三四次后,阴干。

图片

图40 客厅内上好白的坐虎泥塑

观摩胡老师为泥塑坐虎勾线,真是件惬意的事。绘制的全程仅用一只毛笔进行勾勒,任由主线、绕线、随线、虚线等线条,在立体的造型上游走,多年练就的娴熟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使这一根普普通通的笔在她的手中如有神力一般,粗细曲直,描纹皴染,随心所欲,如丝般顺滑。

图片

图41 胡老师在为大家演示泥塑的勾线工艺

除了毛笔,胡老师也用剪掉一截的旧笔来刻画肌理,还利用棉签来画圆点并为老虎“开眼”。精湛的技艺让我们赞叹不已!

图片

图42 胡老师在为坐虎“开眼”

图片

图43 勾好线的坐虎与坐虎的成品

上色

大红、品绿、玫瑰红和品黄是凤翔泥塑常用的色彩。大红是主色,热烈又喜庆。品绿,与大红互为补色,相互帮衬。玫瑰红作为大红的辅助色,加强热烈气氛,又使色彩多了层次。品黄,作为辅助色,可以增加画面的亮度。 胡老师现场为我们展示了熬色与上色的工序。她拿出了一套 “秘制工具”—— 点亮的灯泡来加热,熬制颜料。用灯泡来加热,自有其奥妙,一为使其受热均匀,二为便于控制加热时间。颜料粉中加入了水和骨胶熬制,熔化越完全则颜色越深越鲜艳。为了使画上去的色彩呈现更鲜亮的色泽,有时需要反复几次上色。

图片

图44 正在熔化的颜料

图片

图片

图45-46胡小红在为师生演示泥塑上色工序

上清漆

待彩绘颜色完全干透,在彩绘表层薄薄地涂上一至二层透明清漆,起到保护色彩、防水和防尘的作用。

泥塑绘制体验

终于到了我们期待已久的体验环节,我们每人拿到了一个上好白浆的挂虎,挑好了自己的“神笔”,信心十足地开始勾画。然而手中的笔与颤抖的手却无法“和平相处”,勾出的线条更是无法与胡老师的相比,不禁感叹道:没有神笔,只有神人!自然对泥塑手艺人更加敬佩起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47-50 师生们在绘制挂虎作品

我们花了好些时间,才逐渐适应了毛笔的绘制方法,最后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独一无二、来之不易的挂虎作品!

图片

图片

图51-52 同学们完成挂虎的绘制并欢乐合影

隐藏彩蛋

胡小红老师摘了自家后院种的李子给我们吃,别看它青涩的外表,内里可是酸甜可口,果汁充足,是夏日水果的不二之选。同学们在这次西行中第一次来到乡村,面对开阔的田野和茂密的果树,我们打核桃,扎草人,投入地体会了一把轻松惬意的生活。

图片

图55  胡小红老师自家后院种的李子

图片

图56  同行的王博言同学用狗尾巴草扎的兔子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在我们提出想看看胡小红老师保存的泥塑作品时,胡老师翻着手机上的图片给我们看,这些图片拍的很随意,质量并不好。还有很多作品是随着画就随着卖掉了,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果没有妥善保存好原件,又没有做好拍照记录,后续想要还原复刻便成了难事。胡小红老师提到她想将父亲胡深的百余件泥塑作品都复制出来,但是现存的实物并不多,其余的都只能凭着她的记忆去复原了。

图片

图57  胡老师用手机翻阅图片向我们展示作品

我们不禁感慨着,思量着,有多少文化遗产正在我们的身边悄然的消逝着,如果没有文献记录,那么历史的记忆是不是就中断了。原老师当下便决定,为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作品实物做拍照记录。正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着,她让我们去附近的餐馆午餐,自己却留下来指导米静学姐拍照,何子芸和马丽学姐在屋里和院子间穿梭,搬运和更换着泥塑,整整忙了一个中午。

图片

图58 学姐为作品拍照

六营村的泥塑生产和传承在过去有着家庭作坊式的特点,而今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文化传承观念的改变,泥塑手艺的传承也不再局限在家庭内部的小范围,村落里的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是十足的好事,让本来可能中断的手艺发展出更丰富的个人演绎。

图片

图59 胡满科的泥塑作品《挖人参》

六营泥塑村的农民们除了农田劳作外,有人专门生产白模,有人专事彩绘,也有的还经营着各类手工艺品商店,泥塑生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效率,来满足大额的订单。商业化为村落带来致富的机遇,也扩大了凤翔泥塑在全国的影响力。

然而,一只泥塑羊的爆款诞生后,千只万只都闻风而来,只当是一门生意。民间艺术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其不可或缺的灵魂,作为独具乡土风格的泥塑作品在大量的生产和复制中,虽创造了商业效益,但是否也牺牲了些许民间艺术的灵魂呢?

本次西行之旅到此就结束了,但是文化传承的故事却没有落幕,我们衷心的希望它永不完结,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考察小分队的同学们与原博老师一同创作了“泥塑全家福”的作品为此行留念,表达了对胡小红老师的感谢之情,也为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发扬送上了由衷的祝愿!

图片

图60  同学们逐一绘制泥塑图像

共同创作“泥塑全家福”

图片

图61 同学们画+原老师题字的泥塑头像

全家福送上美好祝愿

END

本次西行之旅到此就结束了,但是文化传承的故事却没落幕,我们衷心的希望它永不完结,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本文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

「来源1」 https://www.sohu.com/a/253422113_100133731 

「来源2」 六营民俗村-宝鸡市凤翔六营民俗村旅游指南 

「来源3」 中国文化报-守住“土味”的老艺人:记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深 

「来源4」 昊藏天下、京东博雅轩邮币专营店、Arting365

(图、文: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 原博

© 2024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100084

© 2024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