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科技重塑艺术风景”: 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与清华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联合打造陶溪川艺术与科技实验室
2019.05.09

2019年4月25日至26日,“陶溪川艺术与科技实验室”(Taoxichuan CHINA ARTS&SCIENCES)项目开幕仪式暨首届国际论坛在景德镇举行。该项目由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规划建设,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由“驻留计划”“美术馆”和“艺术节”三个子项目组成,旨在以当代艺术为重点,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前往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与研究工作。

“陶溪川艺术与科技实验室”从创立之初便强调国际视野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跨学科、跨媒介将成为该项目的关键词。为了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术高度与全球化水平,项目组建了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机构负责人参与的陶溪川艺术与科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陶溪川艺术与科技实验室项目启幕仪式,(从左至右:刘子力、方晓风、郑鹏、张敢、谢绮红、Thomas)。

副院长方晓风致辞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陶溪川艺术与科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敢介绍项目。

各位专家汇聚一堂,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广泛探讨科技与艺术的精彩碰撞,让千年瓷都的人文积淀重新焕发生机,从而催生出新型的文化艺术生态范式。在“美术馆”主题的圆桌讨论中,张敢指出,艺术与科技相融合已经成了今天艺术界的共识,但是,如何立足艺术本体,让艺术与科学相互碰撞与借鉴,最终产生真正有创造力的当代艺术作品,这是“陶溪川艺术与科技实验室”项目所关注的。在这里,实验室并不是指一个物理空间,而是一种探索与实验的氛围与状态。陶溪川的美术馆项目将关注数字技术的作用与价值,更好地实现美术馆综合性的历史使命。谈到陶溪川艺术与科技实验室项目“艺术节”的设计构想,吴洪亮指出了“高端、引领、前瞻”三个关键词,而来自印度的著名策展人Bose则从历史角度阐述了艺术节的功能性,“艺术节会让城市成为贯穿古今的博物馆”。艺术与节日融合,汇集人气,加速普通大众与艺术家群体的沟通与交流。在“驻留计划”的嘉宾讨论环节中,德国德累斯顿造型艺术学院院长Matthias认为,艺术家驻留应该与高校通力合作,融合学科优势,期待开发出更具现实意义的合作模式。同样来自德国的Silivia女士强调,由美术馆、画廊来为艺术家提供创作主题,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赋予驻留项目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何吸引艺术家来到这座城市,深度体验和感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并通过科技力量激发艺术创作更多的可能性,亦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让陶溪川成为大家“邂逅”艺术与文化的场所,将是“陶溪川艺术与科技实验室”努力打造的一种文化氛围。为期两天的国际论坛开启了数字科技与当代艺术有机结合的新思路,为拥有千年传统工艺历史的景德镇注入前沿艺术创作与发展的新鲜血液。

该项目首届国际论坛现场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副院长方晓风,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锋,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鹏,景德镇市文化广电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出版旅游局局长余志华,景德镇市珠山区委书记林卫春等领导均出席了4月25日的启幕仪式,并表达了对此项目的热切期待与美好祝福。

合影

首届国际论坛现场

学术委员会专家阵容:

主席:张敢,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Bénédicte Alliot,巴黎国际艺术城总负责人

Aaron Cezar, 德尔菲娜艺术基金会创始人

Rick Dolphijn,作家,哲学家,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

Silvia Fehrmann,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柏林艺术家计划项目总监

Jon Kessler,艺术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系教授

Bose Krishnamachari,艺术家,独立策展人,Kochi双年展基金会主席

马赛,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党委书记

尚辉,艺术史学教授,《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谢小铨,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图、文:院当代艺术研究所)

© 2024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

100084

© 2024 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